在這個快節奏與數位密集的時代,越來越多人開始渴望一種簡單又貼近土地的生活方式。有些人選擇回到廚房烘焙,有些人開始自種蔬菜,而也有那麼一群人,他們愛上了栽種花朵。這不只是因為花美,更是因為種花的過程讓人心靜、眼暖,也讓生活重新找回節奏與香氣。而當你發現原本只是一盆盆自己欣賞的小花,竟也能成為一門收入穩定的花藝事業時,整個人生的可能性也跟著悄悄綻放 🌸
Erin Benzakein 的花園人生,就是這樣的典範。她是《Floret Flower Farm》的創辦人,也是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作者,更重要的是,她用一雙手和一片初心,把華盛頓州的小小兩英畝土地,變成了舉世聞名的花田。在她開設的花藝農業線上工作坊裡,她不藏私地分享每一個步驟,從選擇花種、種植技巧到收成、銷售,連怎麼把一束花包得像藝術品一樣,她也一一示範。這樣的知識不再專屬於專業農夫,而是為每一位熱愛花朵的你所準備 🌼
想像一下清晨六點的後院,陽光還未全然照亮土地,你穿著舊襯衫、腳踩晨露,輕輕將一朵朵盛開的波斯菊剪下,放入竹籃裡。那份安靜,那種「我在創造」的感覺,是很多人回不去辦公室生活的原因。曾經是高壓職場中的設計師的Lilian,分享過她報名參加Floret花農課程後的轉變。她從在陽台種幾盆金盞花開始,後來搬到郊區開闢花田,現在她透過週末市集與社群媒體販售自家的花束,甚至接下了幾場小型婚禮佈置。她笑說:「沒想到人生能這麼香。」
花藝事業之所以迷人,不只是因為它看起來夢幻,而是它的運作其實具備高度結構性與可複製的商業模式。在Floret的線上課程中,Erin會教你怎麼依據氣候與季節選擇花種,如何使用輪作與堆肥技術提升產量,也會示範如何以「小批量高品質」的策略打造品牌。這種結合了園藝知識與創業精神的學習方式,讓原本只是興趣的種花行為,也有機會成為穩定收入來源。尤其是「在家創業」、「小型農場經營」、「家庭副業收入」這些高CPC熱門關鍵詞,正是許多轉職者、自由業者的理想生活藍圖 💼
許多學員分享,這門課真正改變的不是他們的園藝技巧,而是他們看待生活的方式。來自加拿大的Sophie是一位單親媽媽,她原本只是想讓孩子遠離3C產品、多接觸自然,沒想到在陪孩子種下第一株大波斯菊後,她也被深深吸引。她參加Floret課程後,在自家後院打造了一片小花園,週末會製作「親子花束」販售給鄰里,也在社群上分享她與女兒一起栽種的日常。她說:「我們一起學會了等待、觀察和珍惜,那些是電子產品教不來的事。」
也有不少退休族群因此開啟了人生第二春。68歲的Mrs. Tan來自馬來西亞,她一生務農,卻從未種過花。退休後兒子為她報名了Floret的線上花藝農業課程,她原本只是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參加,卻意外愛上了這種栽種兼藝術的結合。現在她在社區裡成立了「長輩花田」,帶領其他年長朋友一起種植與整理花園,不僅提升了身體活動量,也改善了孤獨感。她說:「原來,花也可以是我們的語言。」
從經濟角度來看,花卉產業是具有穩定需求與成長潛力的市場。尤其在強調生活儀式感與情緒療癒的現代社會中,自然花卉有著不可取代的情感價值。不論是日常送禮、自用擺設、活動佈置或婚禮設計,都需要美麗花材的加持。Floret的課程正是提供這些需求的背後支持,讓每一個小農、小創業者,都有能力從土壤中培育出自己的美麗事業。而其中如「花藝創業」、「在家工作商機」、「永續花園經營」等關鍵字,也都成為新興網路搜尋趨勢 📊
但更重要的,是這門課所啟動的人際連結與心靈療癒力量。Floret不只是單一的學習平台,它還有一個溫暖活躍的「學員社群」,來自全球的花藝愛好者們在這裡互相分享經驗、提出問題、互相鼓勵。有學員曾在留言中寫道:「我在面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報名了這門課,是花救了我。」這樣的故事不只一則,許多因疫情、失業或人生轉折而迷惘的人,因為重新接觸大地與自然,也重新拾回了對生活的熱愛 🌿
回到最初的問題:為什麼這些人會想從種花開始?可能只是因為,當你雙手沾滿泥土、彎腰聞見一朵剛開的花香時,你會發現,這就是最直接的幸福。而當你發現這幸福也能成為一種工作、一種收入來源,甚至是一種人生志業時,世界就突然變得不一樣了。
不是每個人都要開農場,也不是每個人都要變成花藝設計師。但如果你曾經為一束路邊的小野花而停下腳步,那麼你就已經擁有成為花藝生活者的心了。Erin所做的,就是幫你把這份心意,化成可行的藍圖。不需要農業背景,不需要大筆資金,只需要一塊空地與一份熱愛,一切的奇蹟就可能從這個夏天開始盛開 🌺
留言
發佈留言